《蒋公的面子》最近可谓是话剧界的“网红”,作为一个正在学习戏剧专业的我,竟然有点小羞愧,直到前几天上课才第一次听老师聊起这部作品!要知道,我之前可是写过不少影评和电视剧评论,但对话剧却没啥经验。这回学校包场,老师要求我们亲自去看,然后写剧评,我一下子有点慌了炒股配资平台网址,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。
虽然蒋介石时期并非什么太平盛世,但与现在这个金钱和权力欲望膨胀的时代相比,似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要轻松些。那么多年的生活琐事,有时候让我感到透不过气,恰巧这部《蒋公的面子》尽管是一部喜剧,却让我在欢笑之后忍不住进行了深思。
话剧的背景设在民国,主角时任道也是个讲面子的人。尽管当时面临着通货膨胀,连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,他仍然为了一个已故学生的面子,硬是忍痛向蒋介石求情,甚至不肯和蒋吃饭时低头。看似偏执的他,其实满怀着深厚的情义和对国家的责任感。编导巧妙地将他作为主线,情节随着他的情绪迸发出层层波澜。
展开剩余59%剧中的内容丰富多彩,从文学谈到哲学,甚至引用了冯友兰的《贞元三书》,再到麻将中的“四条”和“幺鸡”比较,瞬间拉近了观众的距离。这段对话既有深度又不乏幽默,真是让人忍俊不禁。同时,那三个老朋友之间的友谊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仿佛无论炸多少原子弹都摧毁不了。
虽然或许作者并非聚焦于友谊,但我却敏锐地感受到那彼此之间的情谊在心头悄然升温。尤其是后来三位老人重聚的那一幕,虽然没流下眼泪,却让我的内心湿润。年轻时争吵、打闹,年老后一起吃饭、打麻将在一起,甚至有时共同吐槽政府腐败——“独对古人称后死,岂知亡国在官邪。”虽然打打闹闹,但在争论过后,他们依然是亲如手足。我在想,现如今谁还能做到这样?上大学以来,我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校园里的小摩擦时有发生,一句话说不好,或一个动作做错了,几乎就会引来眼光的审视。而朋友间也再难找回那种肆意的快乐、毫无顾忌的交流,难免让我怀念那份童真。是时代变了,还是人心变了?这个世界似乎真的病了。
戏中卞从周提到,面子是虚的,书本是实的,声名是虚的,本事却是实实在在的。他还说,要做一个物质上的“乞丐”,但在精神上却是贵族。哦,我可真是喜欢这两句!这部剧借着“面子”的话题,尖锐地批判了当今社会流行的铜臭味。在某种程度上,人活得像行尸走肉,名利在吞噬着灵魂。我不想被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所迷惑,可偏偏又怎么也抽身不动。如果我真的成了物质上的乞丐,那精神上的贵族又能给我找到怎样的立足之地呢?
尽管这部剧主要以喜剧呈现,但其间每句话都暗藏深意,有笑声也有感动。无论是故事内容、主题探索还是精彩台词,都非常贴近大众的心声。我们或许不能完全把面子当作养活自己的食物,但也不能单纯追求物质而失去了面子,这其中的哲理,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。
发布于:福建省优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